失败1000多次不气馁,周口6少年制作机器人捧回全国二等奖

失败1000多次不气馁,周口6少年制作机器人捧回全国二等奖「本文来源:大河报」大河报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这6名孩子分别叫丁乙、尚可佳、杨双峰、宋奕霖、周泽宇、管辰龙,来自于周口市文昌小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丁乙11岁半,年龄最小的杨双峰、管辰龙只有9岁半。平日里,他们都是学校机器人社团的成员,只是一贯表现突出,被“优中选优”着重培养,从而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据介绍,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青少年物联网创新创客大赛,是一个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的白名单赛事。今年比赛的地点在江苏无锡,其中,江苏省教育学会也是主办单位之一,比赛的整体规格、规模较高。“我们是从2021年暑假开始对6名队员集训的。”11月2日,周口市文昌小学机器人团队教练尚才告诉记者,当时天气比较炎热,别的孩子都还在家里过暑假,但6名队员都已经入校开始了集训。据介绍,6名孩子本次参加的项目是“火星改造计划”,要求提前编程好的智能机器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图形内,完成模拟场景的太空垃圾回收、燃料收集、重力训练、太阳能板展开等多项任务。那么,这6名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如何掌握的编程技能呢?团队教练尚才说,实际上,这种智能机器人的编程不同于人们经常理解的编程,它是最初级的图形编程。简单地说,就是在一款设计好的软件内,选手拖动标注汉字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完成编程。一个遗憾是,本来6名选手胸有成竹夺得一等奖,但由于机器人马达临时出现故障,被扣掉20分,最终屈身为“二等奖”,而这也是团队队长丁乙得知最终比分后,心有不甘地抱着教练大哭的原因。可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是全校的骄傲。比赛归来的那一刻,校长朱刚伟率领全体校领导,在学校大门口迎接6名“小将”凯旋,并称赞他们表现非常很好,为学校争了光、添了彩。6名小学生普遍数学成绩好,他们还有很多小发明而6名“科技小达人”则表示,智能编程非常有趣,他们从中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充实了空闲的课余时间,比玩手机打游戏强多了。“我们想当科学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而当朱刚伟问孩子们有什么愿望时,6名小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憋”出一句话:希望学校能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科技馆!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热衷“编程课”以刘荣胜的趣进步科创实验室为例,目前招收的编程课对象为4至16岁群体,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孩子就可以参与到这样的学习中,只不过年龄小的孩子不能一开始就用电脑编程,要从最基础的“颗粒机器人”拼装开始。一般8岁以后,就可以使用电脑软件,学习并使用图形编程了。而再大一些以后,15岁以后的孩子,就可以尝试更高级的代码编程。“我们主要是培养青少年群体的兴趣教育,就是往科学素养的道路上进行一个引导。如果说真的要从事机器人研制开发,那要等高中甚至大学以后,进行更为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刘荣胜表示。而位于周口市另一家编程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开设机器人编程课也有2年多时间了,平时学员在100人左右,而且咨询的家长和学生也越来越多。“这要比孩子玩手机、玩游戏强多了,不但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对自信心的开发培养非常有好处。”刘荣胜说。受访的小学生刘伽南说,他第一次学会编程,是做了个简易动画片,控制一只可爱的北极熊完成了奔跑和跳高。当北极熊完成这些指令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比那只屏幕里的北极熊还要开心。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