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餐厅服务机器人开始收到小费
当餐厅服务机器人开始收到小费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服务型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酒店、商场、餐厅,凡是人多聚集的地方,也是机器人常出没的地标。今天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也比较有代表性。佛罗里达州的连锁餐厅 Sergio's Restaurant 于 7 月开始使用 一款叫Servi 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摄像头、激光传感器和电动轮系统将食物从厨房送到顾客的餐桌上,由此机器人与连锁店员工可以进行很好地协同。那么会带来什么益处?虽然人们预计机器人工人会出现一些问题,但 Servi 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功。据报道,机器人使人类服务员和厨师不必在厨房和餐厅之间来回奔波。它还缓解了服务的压力,使他们能够花更多的时间与客户在一起,服务更多的用餐客户。有一个连锁店的老板在享受了机器人两个小时的服务后,表示自己都被惊呆了,甚至打赏了小费。最初的体验非常好,他最终“雇佣”了 Servis 在连锁店的其他五家餐厅工作。 那么如果上线机器人的服务,那么需要付出什么? 据了解,每月只需 999 美元,包括安装和支持,Servi 似乎看起来比人工会更划算。毕竟,人们有绕不开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生活工资、医疗保险和休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器人不会请病假,不会要求加薪,也会做工人们不喜欢的工作,比如油炸和清洁。鉴于目前的劳动力短缺仍在持续,加上人们在大流行期间不愿与他人互动,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机器人工人为我们服务。除了餐厅订单,Servi机器人公司还回复了来自赌场、连锁餐厅、竞技场甚至高级住宅区的询问,他们急于帮助超负荷工作的员工。无论从哪个维度,使用机器人大概率都是一个很划算的生意。在这个机器人被征用的表象背后,还有更多的数据可以印证机器人时代的加速到来。 除了Servi 机器人,我们有必要再看看另外几家国外机器人新势力。国外许多机器人公司,如Miso Robotics,Bear Robotics,Peanut Robotics,Knight Scope等。SoftBank Robotics和Makr Shakr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他们看到对其机器人的询价大幅上升。Flippy使用人工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机械臂来油炸快餐,如炸薯条和鸡翅。该机器人每月花费约3000美元(含维护费),可以识别食物,感知油温,并监控烹饪时间。Miso首席执行官迈克·贝尔(Mike Bell)表示,Miso每周都会收到150个关于其Flippy机器人的咨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每年有4800万人患病,12.8万人住院,3000人死于食源性疾病。贝尔说,使用像Flippy这样的机器人可以提高厨房的烹饪精度和一致性,减少可能导致食品污染问题的人为错误。初创公司花生机器人(Peanut Robotics)制造清洁和消毒厕所的机器人。虽然仍处于原型阶段,但这并没有阻止连锁酒店、办公室和餐馆对机器人的需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不是在积极营销,但人们一直在找我们。我现在对成百上千个这样的产品有需求。”Knight Scope制造使用人工智能、视频和双向音频来巡逻室外或室内区域的机器人。它使用了热成像、车牌识别等软件。机器人上还有一个警报按钮,允许呼叫者直接与某人通话。据说最近赌场和写字楼的需求特别高。而意大利的Makr Shakr制造机器人调酒师,他们的手臂可以测量、混合、摇动、倒酒甚至装饰鸡尾酒。在过去的三个月里,问询数量从流行前的水平跃升了50%。当然我们也绕不开国内的机器人名场面。 终端配送、商用清洁和引导讲解三大服务领域,涌现出多家重要的玩家。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纷纷登场,也将在各个场合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5.8亿美元,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比如,擎朗智能为餐饮企业提供智慧餐饮解决方案,通过擎朗送餐机器人能够为餐饮行业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服务质量,实现在配送方面用“机器代替人工”。而另外一家普渡科技创始人表示,要“用机器人‘普渡’众生,提高人类生产生活效率。” 普渡科技的“欢乐送”送餐机器人日均配送超过200盘,相当于1.5名专职传菜员的工作。按月租赁费用不到3000元,低于一、二线城市服务员的每月工资。猎豹旗下的猎户星空机器人,则是国内认知度比较高的一个品牌。在商场、酒店,机场等场所,时常会遇见。甚至从一开始就喊出了为真用机器人而生,豹小秘、招财豹、豹小弟等多个角色已经上岗。在商用清洁场景下,高仙机器人都是围绕清洁消毒展开。能够有针对性的完成室内外全场景中地面清洁养护工作,具备扫地、洗地、推尘、吸干、吸污、除菌、降尘等功能。很大能力的助力传统商业清洁行业智能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机器人大多数都已经落地,并在多个场合展开了工作。这也印证了为什么我们遇见机器人的频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从一个用餐客户,给服务机器人一次小费这个动作起,说明机器人已经开始为人类提供真切实用的价值。行业专家认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加速了工作场所对机器人的接受。而我们对与机器人打交道变得更加自在。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挑战将被延长,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缓解紧缩,但不能完全取代人类。但是有这样一个大概率能为企业节省人力,有能给用户带来智能服务体验的机器人物种,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