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输血+服务活血”广东工业机器人行业“崛起”
“政策输血+服务活血”广东工业机器人行业“崛起”
据广东税务消息,今年1-8月,从纳税人户数来看,落户广东的工业机器人制造户数增长迅速,较去年同期增长40%。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相关数据,今年1-8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3.9%,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了74.6%。
在机器人产业这条新“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早已“先行一步”,并且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在这其中,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的出台落地和智慧税务的推广应用,切实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减负添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佛山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到嘉腾机器人宣传税费政策,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赋能研发 企业创新灵感多
机器人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研发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要走稳研发之路并不容易。
“在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建立了研发中心,提取销售额8.5%以上的费用作为研发经费,开展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与整机产品的研发。”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数机器人”)财务负责人郭桂芳说。
据悉,华数机器人研发的机器人控制系统解决了机器人行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每年,企业都保持有3款以上的机器人产品问世,以其独创的双旋机器人为例,该系列机器人适用于空间狭窄、速度和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已大规模应用于电子、家电和厨具等生产领域。
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精准落实,为机器人行业创新研发注入源源动力。近两年,华数机器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税近160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86万元。“另外,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我们从今年7月起开始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7-8月已经完成退税超10万元。”郭桂芳告诉记者。
“近三年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减税超1000万元。”同样受惠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还有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机器人”)。企业副总裁陈洪波表示,按照最新的政策,企业还可以选择在今年10月申报期享受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我们利用节约下来的资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陈洪波介绍,“目前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搬运机器人,辅之以全球首创的AGV点料系统,为IT、汽车、食品等制造业企业提供从产品到物料自动上线、自动下线、中途转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全过程智能无人搬运。”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广东省税务局联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以“政策+案例+税务处理解析+热点问答”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共同编制了包含智能机器人、汽车制造、激光与增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十个行业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从实用性、可操作性出发,帮助企业 “懂政策、会申报”,帮助先进制造业企业准确归集研发费用,享受政策受惠,实现创新转型。
现场生产线
智税驱动 广东智造开足马力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高起点培育壮大包含智能机器人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佛山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机器人谷, 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而东莞则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重点将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
如何用智慧税务服务好广东智造?让海量税收数据“开口说话”便是其中一招。打破税收数据分析思维瓶颈,税务部门深挖税收数据与经济运行的内在联系,构建税收“云图”透视经济全景,强化税收大数据在机器人等行业的深层次应用,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
2020年疫情发生,许多企业都遇到供应链“断链”难题。为此,佛山税务部门创新应用税收大数据搭起供需桥梁,迅速推出“产业链智联平台”,供企业自主公开产品和寻找货源,着力解决疫情期间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难题,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由于上游供应商停工停产,嘉腾机器人的工业用传感器短缺。了解到这一情况,税务部门第一时间辅导企业使用“产业链智联平台”,成功帮企业找到供应商。
着眼于退税成本较高等难点、堵点,税务部门通过在信息化平台建设、部门联动上发力。在佛山,税务部门推出全业务全流程“云退税”,汇算清缴退税、减免退税、先征后退等退税业务类型可以随时随地“云端”智能办理,申请退税到税款到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5个工作日。在东莞,税务部门联合市政数局、市财政局、人行等部门在办理相关退税款业务上打造“莞慧退”平台,实现退税业务电子信息数据在多个部门间的“秒批直达”,同步叠加对纳税人名称、银行行号、申请退税金额等关键信息的自动化、智能化比对复核功能,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业务最快当天办理、当天到账。
税费优惠与智慧服务的组合拳赋予了机器人企业更足的发展底气,随之而来的是产品越来越“聪明”带来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目前,我们生产的智能涂装自动生产线已逐步应用到家具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潘汉风说。
佛山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走进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调研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状况,宣传税收优惠政策
腾笼换鸟 产业集聚合力渐成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其对发展空间优化和产业链配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从美的和碧桂园相继“进军”机器人产业,到国内外各大机器人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佛山,佛山俨然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高地,集聚效应日渐凸显。佛山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给出了解决方案,在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带动产业格局加速重塑。以佛山顺德为例,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已腾出的10万多亩宝贵空间,将优先用于机器人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在为机器人行业腾挪发展空间的同时,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涉税问题。为破解村级工业园改造涉税难题,广东省税务局、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全国首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税收指引,而佛山税务部门也创新推出“三旧”改造AI智能导税平台“城市更新导税典”,实施“税收园丁计划”,帮助改造主体用活用好税收政策,助力村改顺利推进。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过程中,佛山税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涉税辅导,在改造方案构建初期,便协助企业厘清各环节税收征免规定、适用优惠政策以及票据处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降低改造成本,推动改造项目快速落地。
展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顺德机器人协会会长、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锦添同样充满信心:“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机器人产业一定能攀上全新高度,走向更大舞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岳瑞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通讯员:岳瑞轩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本文原作者为,原文网址为https://www.toutiao.com/a7026992664688099876/,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