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何以剑指国际影响力机器人产业高地?大咖集聚献计献策
上海张江何以剑指国际影响力机器人产业高地?大咖集聚献计献策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依托原有集成电路、数字信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园区内的张江科学城在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软件算法、行业应用层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位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的张江机器人谷填补了浦东在“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的空白。9月24日下午,打造上海张江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北京机器人区域研讨会在北京永泰福朋喜来登酒店成功举办。为全面推动张江机器人谷完成“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建设目标,更好地吸引北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资源导入上海张江,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浦东康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立德共创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德共创)承办。立德共创特邀北京国家知名高校专家大咖、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家分享国家机器人发展战略、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机器人技术与产品成果,企业投资战略和路径等,共同探讨张江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机遇,为张江机器人谷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介绍了上海浦东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一,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提到了张江作为浦东新区布局发展“智能造”硬核产业的集中承载区,正不断促进和推动机器人行业精英云集、机器人企业先进技术创新、机器人上下游产业多样化发展。强调张江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已经奠定了硬核科技的基石,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发展的良好生态。表达了对于专家科技成果和企业项目落地上海张江的关切和欢迎,同时对张江机器人产业新阶段的发展做出了期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则在致辞中提出了助力张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三个观点:借大势、举大旗、走大道。借大势包括从响应国家号召,科技自主创新,建造创新型国家,到遵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再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等;举大旗包括高举政策大旗,高举网络智慧、网络人才大旗等;走大道,则指一切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与人活的更好、更久密切相关的事情都是永恒的朝阳产业。他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努力把机器人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在此次研讨会上群策群力共同助力张江机器人谷的未来建设。会上,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招商服务中心主任赵栋向现场嘉宾介绍了张江机器人谷的发展现状。赵栋介绍,作为浦东“智能造”硬核产业的集中承载区,张江机器人谷填补了浦东在“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区上的空白。园区布局机器人研发、智造、商业、备用等四大片区,集成孵化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等功能,未来将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能级最强、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他强调,张江机器人谷将以高端医疗机器人为核心,以特色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为重点,构建特色突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赵栋提到,特色工业机器人领域,张江机器人谷已拥有ABB等龙头企业;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直观复星、奥朋医疗等引领创新发展;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傅利叶智能、科沃斯、高仙自动化、云迹科技等一批创新型的标杆企业已经呈现很好的爆发增长态势。在北京理工大学段星光教授的主持下,几位专家和企业家大咖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发表了题为《北航机器人科技创新投资思考》的主题报告,分享了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硬科技的创业价值思考。介绍了如何从社会发展的形态和痛点来看待需求、产品、技术,阐述了投资机器人企业的逻辑和战略路径,分享了近年来其参与的经典的机器人投资案例。王教授认为,门槛和独立性是资本市场在技术角度对于硬科技尤为关注的。硬科技门槛越短,其长期价值投资越低,他建议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更加关注赛道的宽度、增长率以及占据全球的比例。未来十年,上万亿的赛道里能够见到机器人企业的身影。王教授表示,智能机器人是未来社会的刚性需求,在智能制造、危险作业、社会与家庭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长期持续的需求,同时,感知仿生结构、智能材料、认知推理、情感交互等技术的交错融合正推动机器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智能机器不断发展。在他看来,我们不仅要通过消费互联网来看待中国的制造大国,还要通过产业互联网变成一个智造强国,这是中国新时代吹起号角的开始。在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有一大批国家政策、资本的力量支持着创新产业和科技人才创业,推动着新时代的到来。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段星光教授分享了题为《北理机器人高精尖中心科研成果和产业化》的主题报告。段教授详细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围绕智能机器人科技领域,综合应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突破智能机器人与系统领域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瓶颈,解决的一系列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取得的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中科院自动化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研究员在会上作了题为《中科院自动化所医疗机器人科研成果分享》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布局,从基础的神经科学到人工智能的算法,以及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为现场嘉宾列举了丰富的案例,包括超声引导的手术辅助机器人、面向复杂病变的血管导航介入手术机器人、强化神经协同参与的智能康复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介绍了中科院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面向医疗的需求,正立足于在人工智能和先进机器人方面的优势,解决精准手术和康复的问题,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健康应用平台。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世海作了题为《国投招商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思考》的主题报告,以投资人和产业培育的眼光为现场嘉宾分享了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案例以及自身的思考。他表示,“硬科技+数字化“是国投创新投资基金多年来摸索出的行动准绳,这样的组合能够构建出数字化的工业体系。关于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在智能机器人的投资,王世海分享了四个主要观点:第一,支持硬科技自主创新;第二,在过去布局核心零部件和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智能机器人,例如手术机器人、智能出行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等;第三,促进产业链融合,将产业链覆盖于地方产业集群;第四,推进企业尽快上市,进一步融资,完成资本运作。王世海在会上重点阐述了构建智能机器人生态圈智的投资策略,以及助力硬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经验。最后还分享了国投招商携手立德共创,与上海张江在智能机器人产业上的合作构想。会议最后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嘉宾以“打造上海张江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这一主题作了交流发言,围绕上海张江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展开了深度研讨。行业专家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现场嘉宾作了介绍,提出机器人服务平台在汇集产业资源中或将起到重要作用;来自北京珞石科技、云迹科技、极智嘉科技、机科发展科技、辰星(天津)自动化、苏州博田自动化等企业的代表也结合自身企业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制造情况,表达了对于布局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集群的愿景和各自的期望。“十四五”中国迎来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机遇,机器人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从“十一五”至今,国家将智能机器人产业列为发展核心,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加速推进我国智能机器人科技与产业快速发展。这样的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和人才资金的支持,打造上海张江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是一个重要且长远的命题,本次会议得到了各方领导、业界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张江将实现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龙头企业高度集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国内顶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此次研讨会将为浦东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添上浓重一笔,也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注入积极的动能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