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上岗首秀”换膝关节,患者当天即可下地走路
机器人“上岗首秀”换膝关节,患者当天即可下地走路记者 柯静 通讯员 王蕊 朱诗意“轮到它上场了!”今天上午,在浙大一院6号楼4楼手术室里,正在进行一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续准备完成后, 与骨科医生同台完成整场手术的是一个新伙伴——Mako骨科机器人。这也是Mako在浙大一院的正式“上岗首秀”。患者是一位71岁的老年男性,十多年前,老爷子的左侧膝盖受过外伤,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爷子还出现了退行性骨关节炎,加上陈伤,情况越来越严重,“开始休息一会,还可以缓解,但这几个月,已经痛到忍不住了,路也走不了,进出只能家人扶着或者轮椅。”这不,三天前,老爷子被家属推进了浙大一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的诊室,经过检查和问询后,胡懿郃教授认为,老爷子的病情必须要置换膝关节。胡懿郃教授告诉记者,眼下,随着骨关节炎等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对于骨科医生而言,置换关节已是常规手术,但如何延长置换假体寿命,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降低翻修的风险,这是破题关键,骨科机器人的出现,成为医生很好的帮手。记者看到,手术室内Mako骨科机器人在旁辅助,凭借其术前精准的测量数据和术中实时信息,已为主刀医师提供了精准的安全截骨范围。医生在可视影像导航下,借助机器人手臂提供的动力,操作机械臂带动着磨钻对骨床进行精准打磨。随后,在机械臂的辅助下,医生将假体装入患者体内。术后影像显示,假体大小、位置、角度接近完美。“在今天手术开展前,工程师就已启动Mako机器人采集患者三维CT扫描的数据,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针对患者制定不同的关节假体计划,确定假体的大小、放置位置等,可谓是量身定做、精准定制。” 胡懿郃教授说,今天共有三名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记者了解到,在以往骨科手术中,手术的操作往往根据术者的经验和估算来决定。有了Mako机器人之后,手术的精确度有了很大提高。胡懿郃教授指着机器人表示,在手术过程中,只要有1毫米的误差,机器人都会提示出来。”今天第一个置换膝关节手术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出血量小。今天下午,从病房传来了老爷子下地走路的视频,只见他在助步器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得稳当,如果不是腿上的纱布,还真不会想到,这是早上经历了一次关节手术的病人。00:20编辑 杨俏颖